朱有玠先生出生在浙江黄岩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家庭文学思想的熏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喜爱和热情,伴随了他成长和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他本科就读金陵大学园艺系,曾师从汪菊渊、程世抚先生等先辈,对于植物栽培技术、园林艺术、城市绿地规划等都有了系统的学习。
上海龙凤4191949年起朱有玠先生到南京工作,先后在城建局园林处、园林局、园林规划设计院从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结合南京当时的情况,朱有?先生和同事们共同提出“先绿后好”的指导原则和“点、线、面” 系统结合的处理方法。他参与或主持了当时南京多项的绿化规划、公园规划、荒山绿地建设等工程项目。如城市主要道路绿化,中山陵后山、雨花台、九华山等荒山绿化,玄武湖的次规划和设计,莫悉湖规划,绣球、浦口等新公园规划设计与烈士陵园规划设计等。朱有玠先生还参与了其他城市的建设,如1966年西安市的道路绿化规划、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唐山重建绿地系统规划、太湖风景区规划,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绿化调整等。1989年,由于朱有玠先生杰出的贡献和不懈的精神,建设部授予他园林设计大师的殊荣。
设计思想
在设计思想方面,朱有玠先生尤为重视以下3点:一为立意,二为传统文化,三为体宜因借。
立意是设计的灵魂,“无论是中国艺术还是外国艺术,都反对简单的模仿”,要想在园林艺术上有所成就,首先就要在立意上做足文意。好的立意有两个重要基础,一为对原始自然条件充分了解;二是熟悉先人的事例,知道如何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设计的底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就大势而言,为公众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是绿化设计的主体,在这方面,先行的西方当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对原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设计中的中国味诗情画意的流露无疑可以使设计作品特色更加鲜明,更容易为人接受。他认为“中国园林Zui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园林中意境的创造,而意境的创造,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诗情'与 '画意'将传统的审美观与自然景物作密切的结合,达到'情与景融,天与人合'。”
体宜因借是中国园林设计著作《园冶》中的重要观点,体宜指设计要得体,要根据功能和社会要求来决定规模和形式;因借指注重自然条件限制的同时,善于利用已有的自然条件丰富景观。体宜因借是因地制宜的发展,将社会规范、审美心理等也纳入设计构思的范畴。
上海龙凤419在对园林及园林艺术的认识方面,朱有玠先生曾在《自然审美与生态效应》一文中写到:“园林具有大自然母亲的一切优良天性,同时又兼具人文的艺术品格”。所以“园林艺术的基本性质是属于自然境域的艺术……”它是依靠自然物如:山水泉石、娇花芳草、文禽蛱蝶、茂林修竹等等所固有的美,与自然现象如季节、朝暮等时序的变化,飞雪、迷雾、骤雨、初晴等气象变化,生长、荣枯、爱恋、成熟等生命现象,所综合表现的动态美来体现的……既然园林艺术是以体现自然美为主的艺术,园林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因而“中国园林的形式美也好,意境美也好,它的艺术处理,莫不以自然条件与自然变化为依据和出发点”。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必须“ 凭借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所表现的色、态、声、质感、光影、空间层次、时间序列来达成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以及动态的季相韵律与静态的丘壑构图间的艺术统一”。
朱有玠先生文学历史功底深厚,言谈中颇多诗词典故,不但活跃气氛,而且有理有据,更使得他设计目标明确;同时,他书法和绘画也有一定的造诣,这些使他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在设计中,朱先生一直非常重视文学艺术、绘画和园林创作之间的联系,他说过“诗、书、画中自有园林创作的源泉”。诗、书、画蕴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中许多美的事物,它们为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可激发设计者的创作灵感。
设计实例
1997年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拟在梅花山的东南面建一座大观园,以纪念《红楼梦》的作家曹雪芹,朱有玠先生指导了这座园林的设计。在他的建议下,该园的规划创意从简单对大观园的模仿改为着重红楼文化的表现,并将该园命名为红楼艺文苑。设计选用《红楼梦》中描写的具有诗情画意的场景作为各个景点的立意。园中仍以植物造景为主,但各景区按规划中的意境要求分别点缀了山石、雕塑、喷泉、亭、榭、堂、桥等构筑物,形成与《红楼梦》中场景相通的章回式情节性的意境景区。
“太虚幻境”景区为该园的主入口区域,在《红楼梦》中是描写贾宝玉神游太虚的情景。设计中以牌坊为园门,牌坊上书“太虚幻境 ”四个字,以水池和写有“太虚幻境”的景石作为入口标志,池中设置雾状喷泉,背景是绿色的坡地,当喷泉开放时,云蒸霞蔚,虚无缥渺,较好地表达了“太虚幻境”的意境,同时借此隐喻游客,此园并非“大观园”。
上海龙凤419“潇湘竹韵”景区是以湘妃竹为主的各种竹类种植区,在展示竹子神韵的同时,也反衬出林黛玉的个性和命运,引起人们“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的联想。
“芍荫沉醉”景区散置黄石,石间植芍药,置一少女醉卧花间的雕像。游客到此,既赏了芍药花,也可联想到《红楼梦》中史湘云的种种趣事和爽朗个性。
“芦雪联吟”景区的设计则采用造型古拙粗犷的园亭,在水洼中植以芦竹、芦苇,创造了一处极富野趣的景观,烘托出芦雪亭争联即景诗的意境。
上海龙凤419“梨园雏缨”中的“梨园”是中国戏班子的别称,该景区遍植梨树。初春时分,梨树绿白的新芽萌发,洁白而群聚的梨花,使人联想到《红楼梦》中的芳官、龄官等一群小姑娘娇憨的神情和可怜的命运。梨花开时,则形成“梨花带雨”这一江南典型景观。
“香丘”是表现人所共知的“黛玉葬花”的场景,景区内于矮丘上置亭,四坡及周围遍植梅花、桃花、樱花、李花等,营造出“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景象。
上海龙凤419“拢翠分花”是曹雪芹笔下“画意”的描写,这是中国仕女画的常见主题,设计中运用红梅与茶花,借用南国的春雪,描绘出“琉璃 ”世界白雪红梅的动人卷轴。
在全园的设计中,每一意境景区,都用简练而有诗意的词句点题,使人浮想联翩;每一意境景区都有独特的场景和植物配置,但都以红楼文化为主线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内容充实及景观丰富的主题公园。园景与红楼文化联系在一起,既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又提高了游客游园赏景的兴趣,开阔了游人的知识面,使该园的品位得以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