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419 9月23日,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一化性柞蚕地理标志认证申报工作,顺利通过中国绿色发展中心专家组的评审。2019年12月,由南召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提出南召一化性柞蚕地理标志认证申报工作,得到了南召县人民、南召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申报期间,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南召县志》、《南召年鉴》、《农业大事记》、《南召农业辉煌五十年》等。另外,还到柞蚕茧加工企业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料,撰写申报材料、制作答辩材料PPT,并进行多次修改。2020年5月底,将申报材料上报南阳市绿色食品办公室。8月19日,通过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组的评鉴。
上海龙凤419 南召地理优势独特。山地面积占34.4%,丘陵面积占62.5%;柞坡面积150万亩;保护面积81333.33公顷,养殖面积26666.67公顷。蚕茧年产量1500吨,丰富的柞树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南召成为一化性柞蚕养殖的良好场所。南召柞蚕养量、产茧量均占河南省80%以上,高峰时全县78%的农户从事柞蚕生产及产品深加工,从业人员达20万人以上;柞蚕产品畅销30个国家和地区,年加工产值20亿元以上。
南召柞蚕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壮大。从南召县志记载来看,南召柞蚕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八大古蚕区之一。南召素有"柞蚕之乡"之称,历史上柞蚕茧产量占河南省一半以上,被誉为"召半省"。西汉末年,南召县境山坡上既见野蚕成茧,人工放养柞蚕则始于东汉初年,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隋、唐至明,"民需,贡赋尽赖蚕丝之利"。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南召有栎坡五六十处,山丝产额甲于各县。"当时养蚕、缫丝、织绸已成为南召主导产业之一,李青店(今县城)、白土岗、钟店、南河店、留山等地"妇孺会络经,满城梭子声"。县城随之有较大行店、货栈出现,南召店"日进斗金"。
清代,南召柞蚕业进一步兴旺发达,乾隆年间,代理知县陈之郧作诗赞道:"槎坡饶而利,蚕坡茧丝盈","以兹补乏匮,且以供职征"。咸丰年间,南召县境柞蚕丰收利大,民众以养蚕为业,植柞为本,有"一筐蚕,十亩田"的谚语。光绪二年,全县养柞蚕达3万余筐,产丝10余万公斤。
上海龙凤419 民国年间,南召蚕业大起大落。民国三年(1914年),南召山丝绸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参赛。民国十至二十年(1920-1931年),为南召柞蚕发展鼎胜时期,全县蚕农达17000余户,年放养量6万筐,产茧近8万担,产丝20余万公斤,产柞绸230万余米。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南召县委和县人民十分重视蚕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柞坡资源,出台蚕业生产的优惠政策。鉴于南召柞蚕生产的历史渊源和现状,2000年6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南召县为中国柞蚕之乡。
上海龙凤419 地理标志是一种识别标志,表明产品的地理来源。但更重要的是作为特定产品的品质证明。一个产品贴上了特定的地理标志,就和特定的地理和人文因素联系起来,就是该产品质量和品质的Zui有力的证明,从而使产品具有了其它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直接表现为贴有地理标志的产品的价格,要远远超出其他同类产品的价格。本次南召获得一化性柞蚕地理标志认证,这是南召第1个获得地理标志认证的特色产品,将进一步提高南召知名度,促进南召柞蚕产业的发展,将揭开南召地理标志认证的新篇章。(作者 南召农业局闫森 南召扶贫办 石为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