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金河镇曙光村,藏着好几个年收益达百万元的本土企业。这里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内蒙古自治区级环境创模达标村”“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党组织示范点”。但这个村子只有2252亩土地、310户村民。
走进曙光村,能看到干净整洁的硬化街道、一排排白墙红顶的砖房。“以前我们住的全是土坯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全家几代人挤住在一间小屋里。”今年89岁的孙有换回忆说,那时的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抗旱的向日葵曾是村里唯一的经济作物。由于雨水不足,村里2/3的耕地都是旱地,村民辛苦一年,人均收入只有二三百元。
自从村里集资打了7口机电井后,曙光村2000年开始踏上农业发展“高速路”,种玉米成为村民新的经济来源。当年秋天玉米就实现了大丰收,人均年收入近3000元。手头有了富余钱,村民们购置了小型农用拖拉机、玉米播种机等农用机械,曙光村告别了骡马犁地的耕种方式,实现了现代化种植。
上海龙凤419 2007年,曙光村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盐碱地上搭建了300个后墙体温室蔬菜大棚,又给每座大棚上了两车牛粪,改良大棚里的土壤。每户村民承包经营一个温室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茄子、小白菜等蔬菜,每个大棚年均收入两万元左右。自温室蔬菜大棚搭建起来,瓜果蔬菜种植成了曙光村的主导产业,2019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0024元。
上海龙凤419 曙光村党支部书记高二忠带领的村“两委”班子,已经连任20多年,他们并不满足于当前的发展现状。高二忠谋划着引进一批农业带头人,进一步带动曙光村开拓更高端的市场。
2015年,高二忠找到了科技特派员曹鹏,承诺免费提供两个温室大棚,让他育苗。大学学的就是农业专业,正愁无处施展所学的曹鹏欣然同意。28岁的他带着满腔热情来到曙光村,从此一头扎在温室大棚里潜心研究育苗。
上海龙凤419 俗话说“苗壮半收成”,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反复试验长达3年时间,精准掌握每一种苗适合的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曹鹏的育苗事业才真正起步,他成功培育了普罗旺斯西红柿苗。普罗旺斯西红柿号称水果西红柿中的王者,而且适合反季种植,售卖单价高。曹鹏培育的普罗旺斯西红柿苗深受周边农户欢迎,每株能卖0.8元。
上海龙凤419 依托本村大棚多的优势,曹鹏打造了蒙苗专业化育苗基地,培育的种苗销往呼和浩特周边村镇以及锡林浩特、鄂尔多斯、包头等地。如今,他创办的蒙苗育苗有限公司,年出苗量在1000万株左右,年销售额达700万元。
近日,曹鹏投入100万元修建的两座高标准育苗温室刚刚竣工,有可调节的苗床、自动滴灌系统,可实现播种、洒水、喷药、施肥的智能化控制。只要设置好温度,温室就会根据外界环境自动调节。
在曙光村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际,30岁的李智勇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曙光村,建立了正北方云仓,决心开拓农村电商事业。
瞅准了电商发展的时机,2018年6月,李智勇联合同村的两个好兄弟一起返乡创业。他们把空闲的奶站改造成5000平方米的仓储空间,搭建集第三方仓储托管、代打包、代发货、代收货款等服务于一体的电商平台。
李智勇坦言,起初这种模式在内蒙古还未得到广泛认可,客户担心发错货、信息泄露,“一开始我们也只谈下来几个客户”。库存量精准、发货速度快、存储成本降低,渐渐地,这种模式的优势得以凸显,“现在都是企业主动来找我们谈合作”。
10月21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这家仓库,看到七八名员工正在打包货物,准备发出的货品已经堆积成山。一名员工介绍:“每天能发1万多件。”
上海龙凤419 从Zui初的3个人,到现在聘用50多名村民,与内蒙古30多家本土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李智勇创办的正北方云仓逐渐步入正轨。
上海龙凤419 电商平台的创立不仅带动了曙光村村民就业,同时也为曙光村的农特产品销售提供了新路子。今年7月,曙光村自产的西红柿在正北方云仓网上店铺进行销售,仅仅上线一个星期,村里的西红柿就基本卖光了。李智勇谋划着,下一步将通过电商渠道把曙光村的瓜果蔬菜卖到全国各地。
“曙光村现在急需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注入新动能、新活力。”高二忠感叹,近几年,在年轻人的带领下,曙光村迎来了小康生活的“曙光”。
相关文章: